Posts By 香港惠苗協會

第三集 愛的夢想

節目簡介:

一人有一個夢想,你兒時的夢想,長大後有否成功達到呢?作為家長的你,怎麼去了解子女們的夢想幫助他們達成呢?首先要發掘他們的潛質和興趣。透過親子溝通,讓孩子講述自己的心聲和夢想,本集專家為你們分析,怎樣與孩子共同將來,幫助他們達成夢想。邀請嘉賓分享與孩子追夢的經驗,讓孩子們的星空天地能夠閃閃發光。

重溫:香港電台網站

https://www.rthk.hk/radio/pth/programme/g1121_earlychildhood_education

第二集 老師,拜託了!

節目簡介:

家長對於為子女選擇心儀學校及校方的教學質素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若幼兒學習表現未如理想,家長都會要求學校協助,希望他們成為一位勤奮向學的好學生。究竟家長對學校還有什麼期望呢?學校在促進幼兒學習成長方面又扮演什麼角色呢?作為校長在課程發展安排上又怎樣去適應學生的需要呢?構思在執行上又如何配合呢?本集將會邀請校長,家長及教師三方共同交流,瞭解現今的教學情況及家校合作模式。

重溫:香港電台網站

https://www.rthk.hk/radio/pth/programme/g1121_earlychildhood_education

第一集 我是天使家長,不是怪獸

節目簡介:

很多香港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態,以致對子女的期望過高,因此常被謔稱為「怪獸家長」。其實「怪獸」背後往往是藏着一顆美麗的「天使心」!本集的幼教專家以過來人的身份,讓大家瞭解家長管教的心路歷程和對子女的期望。同時幼教專家亦分享兒童發展的階梯和需要,藉以鼓勵家長透過溝通瞭解及尊重子女的想法,從而邁向教養並重的「天使家長」。

重溫:香港電台網站

https://www.rthk.hk/radio/pth/programme/g1121_earlychildhood_education

香港電台「CIBS社區廣播服務計劃」 ─「幼教知行」

香港電台「CIBS社區廣播服務計劃」 ─「幼教知行」

目的:

透過大眾傳媒,與家長和關心幼兒教育的社會人士,分享及講解在教育幼兒時,會遇到的問題和迷思;同時亦會與大眾討論現代幼兒教育的熱門問題。

內容:

共十三集、每集一小時的電台廣播節目。

內容主要圍繞兒童管教、健康、情緒、升學

有特別學習需要和非華語學生的教育等議題。

第二屆惠苗盃—香港校際圍棋公開賽(活動盛況)

第一屆惠苗盃—香港校際圍棋公開賽(活動盛況)

合作機構:香港棋院

支持機構:香港東區扶輪社、峰滙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位元堂

 

 

第七屆(2021)周年會員大會暨專題講座(活動盛況)

第七屆周年會員大會暨專題講座


講題:《遲來的情商:學障資優幼兒知多少?》


主講嘉賓:香港東區扶輪社社長李本立先生

 

日期:2021 年 9 月 29 日(星期三)


時間:下午 2:00 至 4:00


地點:九龍柯士甸道 8 號香港童軍中心八樓貝登堡聯誼室禮堂及 Zoom 視像會議

 

香港惠苗協會「第七屆周年會員大會暨專題講座」已於2021年9月29日(星期三)順利舉行。本會會長藍美容教授感謝各位董事會成員、榮譽顧問、執行委員會成員、本會會員及各位幼兒教育同工出席是次活動。特別嗚謝香港東區扶輪社社長李本立先生擔任嘉賓講者,講者藉他的分享,啟發幼教工作者反思如何與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同行,促進他們的學習。

和發展。

第八屆(2022)周年會員大會暨專題講座(活動盛況)

第八屆周年會員大會暨專題講座


講題:《溝通方程式》


主講嘉賓:李燦榮博士


日期:2022年9月22日(星期四)


時間:下午二時三十分至四時


地點:香港童軍中心八樓貝登堡聯誼室禮堂及 Zoom視像會議

 

香港惠苗協會「第八屆周年會員大會暨專題講座」已於2022年9月22日(星期四)順利舉行。本會會長藍美容教授感謝各位董事會成員、榮譽顧問、執行委員會成員、本會會員及各位幼兒教育同工出席是次活動。特別嗚謝資深傳媒人李燦榮博士擔任嘉賓講者,內容豐富實用,各參加者獲益良多!

    

「招收少數族裔幼稚園學生:克服挑戰 確認機遇」研究項目

政府由2019/20學年起為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提供資助,以鼓勵本地幼稚園招收少數族裔學生。為了解該政策的成效,香港都會大學(都大)教育及語文學院與香港惠苗協會合作,開展「招收少數族裔幼稚園學生:克服挑戰 確認機遇」研究項目。都大與香港惠苗協會今日(6月23日)發表有關報告,研究結果顯示,一半受訪幼稚園因新增的資助而取錄了更多少數族裔學生,絕大多數幼稚園會安排少數族裔和華裔學生一同參與課堂活動,卻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

是項研究獲平等機會委員會資助,研究團隊於2021年5月至7月期間,訪問了全港161間參與該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並在同年7月選取當中10所幼稚園的代表進行了後續電話訪談。

是次研究是首個以「優勢為本 (Strength-based Approach)」的角度探討幼稚園在新政策下如何教育和照顧少數族裔兒童的學術研究,當中的研究數據有助改善對幼師的培訓及支援,並為政策制訂作出建議。

主要研究結果及分析
1. 受訪幼稚園中107間有取錄少數族裔學生,約有一半(49.5%)承認因新增的資助而取錄了更多少數族裔學生。另一方面,46間沒有取錄少數族裔學生的幼稚園大多數是因為沒有收到他們的報名(67.4%),或是因為少數族裔家庭回絕了幼稚園提供的學位(10.9%)。只有 3 間幼稚園表明不會考慮取錄少數族裔學生,當中兩間是由於不知悉教育局已推行新的「五個層階」資助。

2. 能力方面,調查中的幼稚園普遍認同它們具備吸引和支援少數族裔學生的辦學理念、校本課程,以及課程模式。然而,少數族裔學生較多(16人或以上;即第四至五層階)的幼稚園,在所處地區、支援少數族裔學生的經驗和培訓,以及是否有少數族裔教職員以支援少數族裔學生和家長等因素令其更具備優勢,招收更多少數族裔學生。

3. 志向方面,幾乎所有的受訪者對招收和支援少數族裔學生持正面態度,而且未有因有否取錄少數族裔學生而有顯著分別,但有取錄少數族裔學生的受訪者明顯較積極招收少數族裔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受訪者的正面態度是取決於政府的資助。

4. 資源方面,有取錄少數族裔學生的幼稚園受訪者普遍認為政府(89.1%)和少數族裔家長(76.5%)是最重要的資源提供者,但普遍認為不能得到其他幼稚園(35.1%)或機構的支援。只有約一半受訪者認為整體所獲得的資源和支援足夠應付所需。

5. 投入方面,絕大多數幼稚園會安排少數族裔和華裔學生一同參與課堂活動(97.8%),幼稚園亦會為少數族裔學生(98.9%)及其家長(94.4%)提供額外支援。受訪者大多認為支援少數族裔學生和家長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能力(90.8%)、志向(97.7%)和資源(88.4%)。儘管如此,受訪者認為他們首要面對著人手短缺的問題;在大多情況下,他們不得不依靠自己來克服所面對的困難。

建議
1. 研究團隊認同政府增加對幼稚園的資助有助鼓勵香港幼稚園接納少數族裔學生,並建議政府可對少數族裔學生較少的幼稚園按需要提供額外協助,並加強有關新設的五個層階資助的宣傳,尤其是對目前沒有少數族裔學生的幼稚園,讓它們了解新的資助機會。

2. 研究團隊認為政府可協助幼稚園與其他幼稚園、學校、社會服務及商業機構建立支援網絡,以便有效地運用社區資源。另外,政府應加強以不同電子媒介提供參考資料及資源。

3. 隨著愈來愈多幼稚園開始招收這些學生,非政府組織和研究機構未來應該更多關注取錄較少少數族裔學生(16人以下)的幼稚園。

在發布會上,都大教育及語文學院助理教授王明善博士指出:「很多受訪的幼稚園均表示招收少數族裔學生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足夠的人手及經驗,期望是次研究結果為政策制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讓不同種族的幼兒能發展潛能,推動共融社會。」

香港惠苗協會會長藍美容教授則表示:「政府可作領導角色建立少數族裔教育工作組,邀請幼教、非政府機構、社會服務及商業機構代表討論支援策略,協助建立支援網絡,使幼稚園和相關學生得到適切支援。」

關於香港都會大學: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前身為香港公開大學,於1989年由政府成立,現時已發展為全港最具規模的自資大學。除全日制本科生課程及碩士和博士研究式課程等外,都大亦提供遙距教育,同時致力推動科研。都大設有七所教學學院,開辦切合社會需要及具競爭力的專業課程,涵蓋護理、物理治療、醫療化驗科學、創意藝術、檢測和認證、幼兒教育及企業管治等範疇。在政府「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中,都大獲資助的學額為自資院校之冠,充分肯定大學在專業教育付出的努力和貢獻。

關於香港惠苗協會:
香港惠苗協會成立於2014年,是受政府認可及監管的非牟利慈善團體。本會致力匯聚不同幼兒教育團體、前線教學人員、師訓機構和學者,為 8 歲以下的幼兒提供優質的教育、照顧及其他支援服務,並特別關注貧困和有需要的兒童的福祉、權利和教育。


 

「CARE」獎勵計劃

「CARE」獎勵計劃分享會的影片已上載

各位可到HKMU教育及語文學院網頁(https://www.hkmu.edu.hk/el/tc/)按「CARE」獎勵計劃圖示瀏覽,或按以下直接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jIotP7ebRQi8LNpM6YIhDPiZyEOVpD4n?usp=sharing